打造大健康医药产业“航母舰队”——贵州宝芝林建设国内最大国药准字号药酒生产基地见闻

2016年08月09日 00:00:00tz35浏览量:874次

1号厂房7条生产线正在调试,设计产能是每年生产2万吨药酒,贵州宝芝林已经接到来自14个省份的订单,超过我们的预期。8月3日,功夫宝芝林香港药业集团副总裁夏浩然说。

贵州宝芝林制药有限公司是功夫宝芝林香港药业集团的一家全外资独资公司,是贵州的重点引进项目,2013年开始进军大健康医药产业。在集团主席释行燎带领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按照GMP标准建设的研发和生产一体化产业园,已在经开区贵惠大道建成厂房61000余平方米。

集团将依托贵州丰富的药材资源,加快建成国内最大的国药准字号药酒生产基地,促进贵州大健康医疗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形成产业航母舰队。夏浩然说。

生态理念引领

确保药酒质量

中午时分,走进公司生产车间,到处是工人忙碌的身影。贵州宝芝林总工程师葛强指着储存药酒的罐子说:别小看这酒罐,它可是化工级的,材质好、厚度高。与普通酒厂的容器比,能较好地保证药酒的质量以及不受外界污染。

贵州宝芝林生产的药酒,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对品质的要求很高,把生态放在第一位。

去年以来,我们团队走访仁怀上百家酒企,最终选择五年以上的酱香型原浆酒作为药酒的原料。这样的原浆酒,没有经过勾兑,泡制出来的药酒,才能确保功效。葛强说。

不仅如此,贵州宝芝林还邀请第三方公司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控酒厂供应的原浆酒,确保酒的品质,为产业航母舰队提供优质燃料。此外,公司正在邀请欧洲的机器人设计团队为生产线定制专门的机器人。

未来,我们准备在整个生产线上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少量工人只做后台监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提升生产的现代化、自动化和标准化。葛强说。

产业化经营

带动关联产业崛起

据测算,贵州宝芝林年产量达2万吨后,年产值可达近100亿元,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国药准字号药酒生产基地,其龙头带动效应可见一斑。

贵州宝芝林生产总监郭依惠介绍,公司生产五种药酒,除每年需要几万吨酱香酒之外,还需要30多种中药材,七成以上贵州都有,其中,每种药材的需求量都在千吨以上。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公司能消化贵州大量的中药材,通过产业化经营,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打造舰队中的诸多护卫舰。

正是看好贵州宝芝林的巨大带动性,前不久,省农委、扶贫办,相关银行已经与其合作,采取政府推荐种植户,银行给予惠农贷款的方式,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开展产业扶贫。

与此同时,从项目启动之初,经开区就成立专门的工作组,为贵州宝芝林建设保驾护航。有了政府的支持,未来,我们还将投资建设生物制品、保健品项目,增加药膏贴剂、面膜等相关产品及医养结合养生养老产业,加快发展大健康大数据产业。夏浩然说。

坚持研发创新

做强贵州医药产业

在贵州宝芝林看来,除通过自身发展带动贵州白酒、药材等关联产业发展外,助力贵州大健康医药航母舰队发展,离不开研发创新。

前不久,贵州宝芝林接到一项省级研究课题- 对贵州道地药材石楠藤进行再研究。

贵州苗药是我国的一大宝库,但创新药研发还存在不足,造成多数药物的附加值不高。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新药研发周期长,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很多,许多企业都不敢贸然尝试。葛强说。

针对这一点,贵州宝芝林已建成1200平方米的国际标准检测场所,下个月还将启动建设5万平方米的国际医药研究院,为产品的科技研发提供支撑。

为了解贵州医药发展情况,贵州宝芝林的团队还利用周末走访本土药企,寻找合作空间,在创新之路上共同发展。

外国一个新药专利、生产批件价值都在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这就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我们现在对石楠藤这类道地药材进行研究,期待能在其中发现新物质,在新药创新上有所突破,做强贵州医药企业。葛强说。

本报记者 杨丰源

展开

招商动态